阅读:1396回复:0
深藏功名66年!南通籍老兵远去,那巍峨背影仍震撼人心
“事毕拂衣去,深藏功与名。”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退休电工谈铁勇辞世后,儿女们在整理老人珍藏了大半生的遗物时,意外发现他们看似平凡的父亲竟然曾在抗美援朝中屡立战功!出生于我市海门的谈铁勇,其事迹引发海内外关注。昨天中午,记者采访了谈铁勇老人的儿子谈林,了解到这位功臣身上更多的感人故事。
谈铁勇(右)在朝鲜留影。 铁血军魂,毕生珍藏英雄花 “感谢家乡媒体的关心!”昨天,根据湖北《孝感日报》同行提供的联系方式,本报记者和谈铁勇的儿子谈林取得联系时,他听说家乡媒体要采访其父生前事迹,既意外、又高兴。 今年6月8日,家住湖北孝感的95岁老人谈铁勇离世。生前,老人只是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的一名普通电工,1989年退休后居住在孝感城区,原籍江苏海门。 子女们万万没料到,当电工的父亲,竟然深藏功名整整66年!并且,生前低调做人做事的父亲,还引起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央视等国家级媒体的高度关注! 在谈铁勇老人生前留下的遗物中,有一个塑料文件夹,塑料边缘用针线缝着,家人们打开一看,竟然珍藏着中朝两国颁发的立功受奖证书、奖章和美军避弹衣碎片等战场纪念品。 整理这些珍藏时,谈林和大姐、二哥还翻到一份已然被时光洇染泛黄的剪报!通过战地记者的报道,家人们详细了解到当年举世震惊的上甘岭战役中,身为炮兵前沿观察员的谈铁勇,凭借勇敢机智的战场指挥,成功通过“打冷炮”消灭了90多个敌人! 战地记者在当年题为《指挥员的“千里眼”——记前沿观察员谈铁勇》的战场见闻中记载:上甘岭青石山战斗中,谈铁勇作为炮兵观察员伴随步兵出击搜索,创造炮兵前出观察突出范例,他被大家称为“指挥员的千里眼”…… 更让家人们意外的是,还有一束无名小花和朝鲜政府颁发给谈铁勇的军功证放在一起,用一条宽纸带缠起,70年光阴悄然而过,小花早已枯萎。然而,谈铁勇老人写道:“朝鲜政府发给我的军功证,及我离开上甘岭时在石缝中找到的无名小花。它是上甘岭阵地的英雄花,和我一样(是)上甘岭阵地上的幸存者,我在上甘岭呆了半年之久。” 上甘岭石缝里的小花。 英雄的花!虽已如人般老去,依然是中华优秀儿女抗美援朝不朽铁血军魂的见证! 侠骨柔情,鸿雁往来结良缘 “我母亲的年龄比我父亲小8岁,他们的爱情在那个激情燃烧的革命年代充满了浪漫主义。”谈林告诉记者,“我母亲当年给入朝作战的‘最可爱的人’写信,没想到,竟然很快就收到了我父亲的回信。一段情缘由此开启,两人自此相伴终生。” 谈林的父亲谈铁勇出生于1927年12月,从小是个孤儿,祖籍地在江苏海门,但具体是哪个村组,儿女们如今也说不清楚。 谈林告诉记者,父亲在上海做过学徒,度过了人生中难忘的艰难岁月。1949年4月,又辗转到安徽,在安徽广德入伍。随后,父亲就一直驻浙江嘉兴,半年后就荣立一次四等功。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,他主动请战入朝,被编入志愿军七十二师第351炮兵团,这期间立三等功一次、四等功二次。部队对他作出的评语是:该战士表现勇敢机智、热情肯干。 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谈铁勇,在上甘岭战役中表现出色。 1953年,在嘉兴一所初中读书的徐为玲和同学们,在校长的鼓励和动员下,给“最可爱的人”写信。徐为玲在万分惊喜中,收到了谈铁勇的回信。“当时全校都轰动了,同学们都抢着看我母亲收到的回信。”谈林说,手捧父亲的回信,母亲兴奋得夜不能眠。 谈铁勇和徐为玲通过书信结缘、暗生情愫,到相知相恋,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,谱写了人间佳话。 此后,徐为玲跟随着退役的谈铁勇分配到地质部水文局904队,1956年至1989年先后在地质部丹江队、地质局襄阳队、地质局水文队、武汉水文队、鄂东北地质队工作,直至谈铁勇1989年10月光荣退休,父母风风雨雨相伴半个多世纪。 入朝作战胸标。 情系桑梓,淡泊名利留美名 当年的战斗中,谈铁勇和战友组成的31人小分队前出侦察,不幸被美军发现遭遇炮击,只有他一人幸存;右耳被炮火炸聋、在病床上躺了20多天,谈铁勇留下满身伤痕。 战场上的出生入死,特别是目睹亲密战友们一个个牺牲,谈铁勇此后将名利视若浮云。 谈铁勇退役后原本分配在北京地质部门,但他多次主动向组织要求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。妻子徐为玲跟着谈铁勇,多次主动远离大城市,辗转各地,他们的3个孩子也都在不同的地方出生。20世纪70年代,一家人来到位于孝感的湖北省地质局六大队,谈铁勇干电工直至退休。 2020年11月,谈铁勇领到了抗美援朝纪念章,他爱不释手,一直贴身佩戴。电影《长津湖》放映后,谈铁勇看着看着,热泪纵横;在他的心中,那些昔日的战友一直活着,守在他身边。 在父亲严格教育下,谈林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浙江嘉兴市农业银行工作。2009年4月,谈林光荣入党,一直是业务带头人。 谈林的哥哥谈平今年60岁,曾在部队服役,他的儿子也当了兵。 谈铁勇健在时,多次带着姐弟三人回到故乡,看望家乡父老和亲人。“小叔叔已经去世了,80多岁的大叔叔和婶婶还健在,大叔叔的两个儿子都在上海工作。”谈林告诉记者,“结婚后我带妻子和女儿回去过,老家北面是一片开阔田地,南面有条两米宽左右的小河,西面是一片竹林,东边和村路连接;往北距离吕四港不远,小时候我和父亲回到家乡,最喜欢在海边玩耍。” 虽然说不出村落的名称,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谈林及家人对故乡的热爱。他说,父亲生前和二哥生活在湖北孝感,姐姐嫁到湖北潜江,自己定居在浙江嘉兴。虽然分属三地,但只要父亲想念桑梓故土了,他和大姐、二哥有空必定陪父亲返乡。父亲最后一次回乡是在5年前,年事已高后再未出行。 “以前和家人一起开车回家,只有苏通大桥这一主要通道,现在有了包括沪苏通大桥在内的多个过江通道,特别是吕四港在向‘东方大港’迈进,让时刻关注家乡发展的游子自豪满满!”谈林说,“如果父亲还健在的话,他老人家看到故土新貌,肯定会感慨他和战友们当年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!我们将谨记他的教诲,永远赓续红色血脉,一片丹心永向党!” 记者周朝晖 实习生吴迪 陈可昕 |
|